潮湿闷热的夏天使人变得心浮气躁,难以静下心来读书学习。但最近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月牙楼展厅内,却有一批书,随着温度的上升,变得越来越让人“想读”。
打开书本,书中的树木慢慢抽枝发芽,鸟儿开始舒展翅膀,小狗支着耳朵吐舌头,梵高的《星空》和《向日葵》变得鲜活起来……这一切,只需要用热风枪给利用热塑材料制作的书加热升温就能实现。
这些书,由53名来自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一年级学生们完成,他们这个暑期在浙大做交换生,修读《设计思维与表达》课程。
会变形的书,所利用的主要原理:利用Arduino控制电磁继电器来决定何时给可导电的打印材料通电。在通电情况下,大量电能最终被转化为热能,使得材料温度上升,形变得以发生。
课程助教谢欣航告诉记者,热塑材料是一种能反复加热软化与冷却变硬的塑料,目前被普遍运用于3D打印。“老师把技术原理教给大家,并启发一些设计灵感。接下来想要在书的内页上用热塑材料打印出什么形状,在上面贴什么样的折纸图案,由同学们自行想象。”
课程采用工作坊模式,有两周半的训练时间,目的是通过此门课程,让同学们学习如何利用设计思维拓展技术的应用价值。
来自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子乐说,“设计过程中,找灵感最难。”他和组员的初步设想是要尽可能用多的形状使之发生变化,但是对于具体要设计成什么样却一筹莫展。
在跟授课老师王冠云博士沟通之后,他们底图选用了线条复杂、层次鲜明的梵高的《星空》。经过反复的讨论和实践,最终子乐和组员们在树、星云涌起的漩涡、月的部分,附上打印好的热塑材料,一经加热升温,这片为梵高所挚爱的迷幻的星空仿佛缓缓流淌了起来。
李桂安所在的小组设计主题确定的过程倒是十分顺利。他们的书主题叫做“这本书很饿”。翻开书页,一张像鲨鱼般长着满嘴獠牙的血盆大口缓缓张开,猩红的舌头盘卷着向人伸过来。李桂安解释了他们的灵感来源,“平常我们说读书就是要把书‘吃透’,所以我们就想把概念反过来,做一本想要把人‘吃掉’的书。”
他们遇到的难题是关于如何充分把握纸的特性,让“大嘴”做到打开书时完好地支撑立起,合拢时妥帖地折叠。同时,为了确定“大嘴”面积,他们“没有办法,只能一次次地试验。”
课程负责人孙凌云教授介绍:“浙大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暑期交流合作项目,已经是第七年了,浙大国际设计研究院每年都为实习生安排《设计思维与表达》的课程,但是每年的课程组织方式都不一样,比如去年的最终成果展示,是同学们设计的折纸机器人。我们邀请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工作的王冠云博士和陶冶博士担任授课导师,并邀请卡耐基梅隆大学形变物质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
他表示,课程的主题是关注材料、制造和设计思维的关系,让学生形成探索、界定和突破各种边界或者局限的意识。
“每种材料或者制造工艺都有自己的局限,好的设计往往是建立在对这些局限有清晰把握的基础之上,而又带来种种新的可能。”孙凌云说,“这次课学生体会的就是对纸的形状的控制技术。到底纸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知道边界和局限了,也就知道是否可以突破,可以怎么突破了。”
“设计就是用最简单的办法、思路来最巧妙的解决问题。”王冠云博士说。(黄淑婷 柯溢能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