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毡苔,即茅膏菜,属茅膏菜科茅膏菜属。主要生长于潮湿多沼泽地区的沙质酸性土壤,花小,白色或淡粉红色,直径最大1.25厘米,叶缘、扁平,叶表面布满一层具腺体的毛,腺体会分泌一种吸引昆虫的黏性物,当昆虫被吸引前来取食时,即被叶面上可弯曲的触毛所捕获,随即叶席卷,触毛分泌酵素将其消化后,叶又张开再布罗网。
茅膏菜(Drosera),又名毛毡苔,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同属约有170多种,此属是在食虫植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群。茅膏菜的叶片为圆形,叶片边缘密布可分泌黏液的腺毛,当昆虫落上叶面时,即会被粘住。腺毛极为敏感,如有外物触及,即向内和向下运动,将虫紧压于叶面,当昆虫逐渐消化后,腺毛即恢复原状。
毛毡苔生长在潮湿的岩壁石缝间,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高21厘米,粗4厘米,夏天抽出一个花茎,开着白色的小花,圆盘一样的叶子平铺在地面上,像一个莲花座。它们生长在沼泽地带或潮湿的草原上,那里的小虫和蚊子特别多,都是毛毡苔捕猎的食物。毛毡苔中的“宽叶毛毡苔”还是我国台湾的珍稀食虫植物之一。
宽叶毛毡苔倒卵形的叶长0.6厘米-1.2厘米,宽约0.6厘米,有五枚白色花瓣的总状花序,种子黑而细小。日照强弱会影响到植株体色的变化——日照充足时,叶子呈暗红色;日照缺乏时,则呈现青绿色。叶子呈圆形,只有一个硬币那么大,上面长着二百多根绒毛,就像一根根纤细的手指,既能伸开,又能握起来。绒毛的尖上有一颗闪亮的小露珠,这是绒毛分泌出来的黏液,散发出蜜一样的香味。昆虫闻香而来碰到绒毛时,绒毛上的黏液就会把昆虫粘住,很快被抓住的昆虫困死在里面。绒毛上的腺体分泌出大量消化液,内含蛋白酶,能把昆虫的尸体消化掉。营养物质由毛毡苔的叶细胞直接吸收。另一种食虫植物锦地罗也是采用这种手段捕获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