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评价对象类型
生态环评,首先要弄清的问题是此工程所面对的影响对象属于何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要弄清楚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还是人工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还是水域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还是农业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人类对其干扰、影响的程度不同,其恢复的能力也不同。
二、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旨在鉴别拟建工程与潜在的生态受体之间的关键联系,确保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拟建工程和受影响生态系统分解为各自的组成部分,鉴别可能的交互作用,寻求合适的表征因子和参数。值得注意的是识别与筛选要建立在一定的调研基础上(文献查阅、实地考察与咨询、访问)。评价因子的筛选参数见下表。
三、评价范围的确定
1、必须包括所有作用因子
包括建设项目全过程、全部活动空间。
2、必须包括全部受影响受体
指受影响生态系统,阐明类型、组成、结构、过程、特点。
3、必须包括所有影响直接的、间接的、显在的、潜在的。
四、生态环评的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指对评价工作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根据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大小分为三级。一个项目只定一个级别,有多个影响点时,按级别最高的一个定级。
一级:全面深入评价(有很重要环境影响或敏感环境问题)
二级:有重点问题评价(或专题)
三级:一般问题,可分析确定
五、房地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措施
(一)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生态经济效益
城市可依据土地的功能和发展密度进行分区。一般分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通过分区管理,限制建筑密度,保护环境,保障公共设施建设。在土地综合利用上,要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即采取生活和生产、平面和空间整体化规划的方法,把工作、居住、购物、娱乐、休息等各类活动放在同一或毗连空间,这样可以大大节约用地,同时可降低基础设施的投入,又能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
一个建设项目需要多少土地,实质上是开发和建设的密度和容积率问题,一般来说,建筑密度越高,土地的利用率越高,但密度问题还涉及到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以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要以一个合理的密度加以控制,这个密度既要考虑与当前的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等承受力及技术经济水平,又要注意与将来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从而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的规范化、合理化和效率化。
(二)发展城市绿化,增加城市自净能力
绿化具有净化空气、水质、土壤,降低噪音,改善城市小气候以及美化城市等功能。目前,世界各大城市在房地产开发和再开发中都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化,积极营造城市环城林带,努力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我国城市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绿地比例太低,因此,需要从大环境出发,保证足够的公共绿地,以增强城市的自净能力。在新建房屋时,必须使绿化与建筑占地面积比例达到一定的水平;其次是专门进行园林、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和各个住宅小区的绿化配套,包括绿化隔离带、街心花园、道路绿化以及工厂绿化等综合开发经营;再次是积极发展主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建设“屋顶花园”等,提高城市绿化整体水平。